名人傳 - 劉廷玉

劉廷玉 名人傳

 

      公乳名祖堰石卿庠名廷玉, 文山堡大坪林人士. 生於公元1846年(道光26年丙午正月8日巳時), 成長在今新店市十四張民生路利記公厝大家族裡, 是劉秉盛公之後裔, 公仍光明磊落人士, 生平一舉一動足以令人觀摩者. 凡事以見實事求是, 而非阿其好焉, 公賦性聰穎, 自七歲束髮受業, 過目成誦, 年二十遊學大龍峒陳維英(老師府)的門下, 為陳維英所器重, 攻苦三載, 文思大進, 出應府縣試取, 累四冠軍, 至公元1871年(同治辛未)年廿六參加歲試, 取進淡水廳學, 聲名鵲噪, 應聘西席八年, 執教於海山堡三角湧(今稱三峽鎮).

 

      公元1884(光緒10年甲甲), 法軍入犯北臺灣, 當時劉銘傳負責臺灣軍務, 廣羅人才, 劉廷玉成為劉銘傳的麾下, 劉廷玉為保衛鄉里, 挺身招募鄉勇, 據守基隆暖暖、大水窟等地. 劉銘傳曾經讚揚他說:「地方紳士, 盡人如廷玉, 則天下事不足慮也.」 後來法軍苦戰, 清廷乘機與之議和, 劉廷玉以功賞戴藍頂花翎.

 

      公元1885(光緒11年乙酉)烏來山谷「生番」八社總頭目馬來克志「驁桀」殺新店屈尺漢民十四人之多, 劉銘傳命大將劉朝祜帶領衛隊, 召集曾參加中法戰役時擁有鄉勇尚未解散者愛國志士, 大坪林劉廷玉, 霧峰鄉林朝棟, 艋舺李秉鈞, 木柵張李成等共同出兵剿撫, 當八社就撫後在新店屈尺設「撫墾分局」以劉廷籓,姪子劉隆得為助手, 慕人上山, 種植茶葉, 並且設私塾, 招收「番童」四、五十人, 教他們簡易的語文, 勸導番人改除馘首的習俗, 也為番人改漢姓, 表示漢化. 自此之後, 八社漢化, 百姓能在屈尺、烏來、新店之間, 以物易貨, 屈尺至桶坪山之地, 完全開闢.

 

      公元1891(光緒17年辛卯), 由劉廷玉階劉廷藩、胞弟劉廷獻、姪子劉宗國、姪子劉宗回等樂捐奉獻倡建指南宮, 遷建於猴山坑的現址, 供奉唐代文人呂洞賓. 在內地人稱為呂祖, 在臺灣則稱為仙公, 所以指南宮又稱仙公廟.

      公元1895(光緒廿一年乙未), 日本據臺後, 劉廷玉所開拓的烏來八社的番地, 臺灣總督府以「山林拂下」之名目, 用不成價的價錢, 把烏來的整個峽谷賣給日本三井財閥. 「拂下」日本語意思就是「賜下」之意. 當時台灣本地人甚或日本人對於總督府這種措施, 認為是圖利財閥, 劉廷玉上書力爭, 但臺灣總督府是一極端獨裁的機構, 仍然執意獨行. 眼見大勢已去, 劉廷玉因不屑日本人作為, 於公元1901年(明治卅四年), 劉廷玉與林朝棟不得不揮淚內渡福州, 返安溪珊屏謁祖, 順途補選乙未歲貢, 適逢脹案, 又加考中舉人之後, 既回故里設私塾, 意在培植後輩子弟, 藉養清閒, 誰知總督府諭寵頒令, (明治卅九年)命公為深坑廳參事. (明治四十二年)深坑廳廢除, 改調台北廳參事, 宜上達下, 不怕煩腦, 所謂烈士, 老年狀心未已者, 奈何上天不保佑, 於公元1910(明治四十三年, 民前二年庚戌)農曆六月六日, 劉廷玉公不幸仙逝, 享年六十六歲. 茲入葬日期未定, 尚暫且停柩, 不料隔二日, 六月八日其妻李氏淑娘媽, 亦因病逝. 經宗族擬訂農曆七月廿六日一同出殯合葬(同衾同穴). 前三日開公奠, 劉廷玉之喪是地方盛事, 因屆時素車白馬往臨者, 必極一時之盛世, 宗戚友朋之眾多, 前往祭拜送行, 連續三日, 其熱鬧寰可想而云.

 

      劉廷玉公一生居功厥偉, 鞠躬盡瘁, 名銜光宗耀祖, 仍我劉氏遷臺後, 在「臺灣史」以及「中國近代史」當中嶄露頭角, 而扮演劉氏家族興起的關鍵人物.

 

 

劉廷玉的光榮史

 

年代                                    勳職

公元1867(同治6年)              歲試廳郡四冠軍.

公元1871(同治10年)            歲試取進淡水廳學第三名.

公元1882(光緒8年)              委監台北城工程

公元1884(光緒10年)            中法戰役, 保衛鄉里, 招募鄉勇, 據守基隆.

公元1885(光緒11年)             開撫烏來八社番地, 設撫墾分局.

公元1891(光緒17年)             倡建指南宮

公元1895(明治28年)             台灣改隸日本, 八月八日台北保良總局成立,任第一屆局長. 因辦理保良局及協助維護台北城內治安有功, 獲敘勳                                           六等, 授單光旭日章.

公元1897(明治30年)             臺灣總督府授佩紳章.

公元1899(明治32年)             拜命臺北地方法院顧問.

公元1901(明治34年)             清國安溪謁祖補選乙未歲貢, 中舉人.

公元1906(明治39年)             再受邀登庸深坑廳參事.

公元1909(明治42年)             調聘台北廳參事.

 

資料來源:臺灣一百位名人傳、臺灣列紳傳、臺灣日日新報、林衡道 口述 洪錦福 整理、夏聖禮編著咱兜在十四張